5000余名考生参加我校综合评价录取考核
7月12日,我省2020年高考刚刚结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0年综合评价录取考核即拉开了帷幕。据了解,此次共有5162 人确认参加,较去年人数几乎翻了一番。学校最终将录取326人,录取专业包括大气科学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等31个专业(方向)以及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本-硕-博一体化联合培养的相关专业,考核以综合素质面试形式进行。最终在考生的多元加权综合评价得分中,高考成绩占比为55%。
7月11日是考前报到日,一早天空飘着雨,南信大的东苑东门、东苑南门等校门口搭起了遮雨棚,拉起了隔离线,每个入口处都放置了红外测温仪。考生们须佩戴口罩,在门口出示准考证、苏康码并经体温检测后迅速进入校园。9时许,镇江考生郁同学与父亲先后通过测温通道走进校园。“之前担心天气不好,加上各种入校程序怕会耽误时间,所以特地赶了个早。”看着井然有序的报到场景,郁先生告诉记者,入校还是非常便利的,“在这样周密的安排下,我相信孩子能考出满意的成绩。”
疫情下,为了让考生们放心“赶考”,南信大今年特别成立了“综合评价录取疫情防控组”,提前制定了周密的防疫防控工作方案及应急处置预案。“比如,7月11日报到,为了分散人流,学校建议准考证尾号为单号的考生上午入校,准考证尾号为双号的下午入校。”疫情处置组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周密布置好公共区域考核期间和考后的卫生保洁、通风换气、环境消杀等工作外,学校还分别在东苑东门、明德楼、文德楼、揽江楼等地设置临时防控点,在报到及考试过程中,如考生出现体温异常,医护人员将进行专业评估和综合研判,符合继续参加考核条件的,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参加考核,不符合的则按相应程序处置。
另一边,作为报到点的体育馆也是秩序井然。为了能够让考生及家长获得更多的报考信息,南信大精心组织各学院在馆内设置了“普通本科招生咨询处”,向大家提供细致的报考咨询服务。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王老师表示,“这样的形式为考生与学校搭建了互相了解的窗口,学校也能借此向考生展现综合办学实力。”
考核时间为7月12日,分上下午两场分批进行,形式为综合素质面试。“今年我校综合评价录取考核的报名人数大幅增加,我们安排了94个考场,每个考场面试约55位考生,每位考生回答2道题目,答题限时6分钟。”南信大学生工作处郝老师说。学校不用 “一把尺子”量考生,考生的基础知识、逻辑思维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创新潜质、对时事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关注、道德判断等都是着重考查的方面。另外郝老师说,所有面试合格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属科类本科第一批江苏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同时两门选测科目等级须达到BB及以上,必测科目也要达到合格。
为了使考核公正公平,南信大严格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各项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譬如,学校考核面试遵守‘五随机’的原则。”郝老师介绍说,在考核过程中,考官随机确定,考场随机分配,考题随机抽取,学生随机分流,考官随机轮场,并全程录音录像。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还会对综合评价录取全过程进行监督,并接受社会投诉与举报。
作为一所“有温度”的大学,学校还贴心地为考生提供了免费用餐。众多志愿者们分散在校园帮助维护秩序,为家长和考生引路和整理资料,各休息区内也为家长们提供了空调及饮水保障。“我和孩子已经感受到了学校的浓浓热情,今天与专业老师见了面,能够直接咨询相关问题,非常好。在休息区看到了‘院长面对面’的宣讲视频,让我们目标更清晰了。”家长黄女士忍不住连连称赞。
“带你看校园”活动一直是南信大综合评价录取考核工作中的亮点。学校在雷丁学院、气象楼、大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游泳馆等代表性地点安排了志愿者讲解,为广大考生和家长介绍南信大的办学特色、招考政策等,帮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学校。南信大图书馆馆藏文献丰富,专业覆盖面广,是师生们流连忘返的地方。“在图书馆看书,是我大学最惬意的时光。”长望学院2018级国科大联合培养班的志愿者殷子轩向考生和家长介绍说。
“南信大,我来了!”在图书馆门口,来自无锡的刘同学正在拍照留念。她说:“听完讲解后,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了向往与憧憬,我一定要努力加油,实现心中许下的约定,‘南信大,九月见!’”
2020年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年”,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贤达和广大校友表达衷心的感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学校始建于1960年,应新中国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建设需求而生,隶属中央(军委)气象局,前身为南京大学气象学院,1963年独立建校为南京气象学院,1978年列入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更名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以来,先后实现了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气象局、教育部、国家海洋局的多方共建。现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于南京江北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两千亩。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万余名、硕博研究生近4000名、留学生1700余名。
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大气科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获评A+等级,气象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球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4个学科跻身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拥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科学技术史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1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分布于理、工、文、管、经、法、农、艺、教育9个学科领域,设有“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