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绘就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6月29日,中国共产党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梁雪梅同志代表学院党委向大会作了题为《坚持党建引领 加快高质量发展 为建成全国一流高水平高职院校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五年,学院的发展要“树立一个目标”“找准五个定位”“坚持四个服务”“实施八项工程”。
“一个目标”——把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高水平高职院校。
“五个定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践行者;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摇篮;校企合作的技术研发中心;廊坊市民终身教育基地。
“四个服务”——要始终坚持为党和国家服务;始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始终为廊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始终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服务。
“八项工程”——党建全面提质工程、意识形态铸魂工程、教师红专并进工程、教学赋能提升工程、学生守正育才工程、服务社会拓展工程、治理能力升级工程、办学条件优化工程。
一是实施“党建全面提质工程”。
1.加强党委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和决策机制,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不断完善和规范《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逐项落实好《高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实现经常性学习交流研讨,引领全体师生“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省委《关于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意见》,坚持“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谈心谈话、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
3.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系(部)党组织设置,强化系(部)党的领导。努力培养“双带头人”担任教工党支部书记,把教研活动和组织生活有机结合。完善教工党支部参与系(部)重要事项决策机制。着力把教工党支部建设成为新时代高校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按系(部)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基础上,把党支部建到学生公寓去,建到社团组织上。持续推进《学院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培育出富有我院特色、适合师生特点的党建工作品牌,全面提升在全省高校党建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政治标准,强化责任担当,按照事业为上、人事相宜原则,优化部门班子配备。配齐配强配优系(部)党总支书记,全面体现党的领导。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干部素质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持续提升领方向、出举措、带团队、扛责任的能力。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党员发展的首位,实施院领导包联培养重点发展对象制度,注重在引进的青年教师、现有骨干教师、领军人物、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加大在中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高学历教师、学科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等高知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确保每年发展党员数不少于30人。
二是实施“意识形态铸魂工程”。
1.党委带头“大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尤其要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和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坚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层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党员参加支部学习制度。
2.全面实施“大思政”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方面优势,努力按照“六项要求”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抓好思政理论课堂主渠道,按“八个相统一”推进思政课高质量改革创新,增强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抓好课程思政的落实,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抓好课堂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坚持思政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增强互联网意识,善用学生喜爱的新话语、新平台、新方式,形成网上网下教育合力。
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以落实主体责任为重点,不断完善、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三清单四办法”》,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充分认识意识形态阵地争夺的严峻性,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度。严格审核校报、校刊及各类新媒体的各类信息。严密防范利用宗教开展校园渗透。主动宣讲国家宗教政策、反邪教知识,预防宗教在院内以各种形式传播。
4.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牢牢掌握话语权,及时发布学院发展新情况,传播学院好声音,讲好廊职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共识。注重道德模范的选树,用先进的事迹鼓舞人、教育人、影响人。深入挖掘学院历史文化,建好校史展馆,梳理编写校志,凝聚起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5.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上档升级。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创新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培树文明典型,加大投入,对照创建文明校园“六个好”标准,改进创建活动,营造创建氛围,以创建的上档升级,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三是实施“教师红专并进工程”。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走“红专并进”的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之路。以“四有”标准,完善教师培养、吸引、使用、评价、激励办法,优化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双师”结构,统筹抓好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建设。45岁以下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70%;年轻教师比例达到70%;“双师型”专任教师比例达到70%,同时,使他们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放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师德建设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双十佳”评选、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等活动,着力推出一批最美校园人物,影响带动广大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日常管理与教育的主要内容,作为优秀教师团队培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培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绩效评价、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和评优奖励的首要标准。
3.创新人才引培机制。出台学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积极引进适应教学需要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行业专家。鼓励教师攻读博士,优先支持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实践锻炼、业务进修、国内外考察、学术活动和科研项目。实施青年人才成长计划,培养一批高素质青年后备人才。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加速造就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领军人物,并跻身“燕赵大师、燕赵名匠”。制定有利于教师承担科研项目或开展社会服务的激励政策。实施教学创新团队创建计划,整体提升教学团队水平。
四是实施“教学赋能提升工程”。
1.招生就业实现高质量转变。全日制高职办学规模稳定在1万人左右。继续巩固并扩大省内生源基地数量,稳步开拓省外生源基地。招生重点由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质量兼顾转变。加强与优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联系沟通,通过实习基地、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工作力争成为全国就业创业典型。
2.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主动融入廊坊经济发展,积极对接临空经济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瞄准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设置与区域重点产业匹配度达到100%,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专业比例超过80%。重点建设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新商科”为代表的特色品牌专业群。大力支持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尽快办出特色水平。高质量完成第二轮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力支持省级优质校进入全省前十。积极争取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教学成果取得突破。继续鼓励师生参加国家和省级各类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实现零的突破。
3.产教融合更加紧密。把产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高起点建设3-5个具有真实氛围、设备先进、配套齐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与国内行业百强企业、知名央企、优质上市企业、区域支柱企业对接,提高校外实习合作企业质量。骨干专业全部推广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继续发挥好理事长单位作用,推动河北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实体化运行,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贡献力量,力争进入全国集团化办学300强。打造1+X证书书证融通模式,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调整教师、教材、教法。
4.培育创新创业孵化器。突出抓好学生全员化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鼓励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实、做强、做大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以“紧贴专业、互补双赢”为目标,从“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入手,吸引科技创新型企业及校内创新团队入驻,为争创国家级“众创空间”奠定基础。稳步推进“中德合作园林技术专业试点班”,力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现突破。
五是实施“学生守正育才工程”。
1.培树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持之以恒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以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实施以革命文化、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的“筑梦计划”、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立德计划”、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修身计划”,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效果,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达到“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2.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引领,把育德、修技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打造具有廊职特色的技能文化。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要实行规范化、保持常态化、打造品牌化。
3.提升学生管理水平。围绕提高学生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完善职责分明的工作体系、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责任落实的考评体系、素质评价的测评体系和自我约束的自律体系。积极建设便捷化的事务服务中心、智能化的资源共享中心、立体化的心理健康中心、人性化的宿管中心、规范化的资助中心。在全院范围推广“雷锋银行”成功经验,提高学管工作品牌化程度。以提升辅导员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点,配齐配强辅导员队伍,切实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六是实施“服务社会拓展工程”。
1.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响应国家号召,积极主动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培训和输送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吸引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报考汽车、财会、商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充分发挥学院的师资及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培训,为雄安新区、北京行政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服务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吸引云南、甘肃、四川、宁夏及省内阜平、涞水、易县等贫困地区学生就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以“侯桂森团队”为榜样,由畜牧兽医、现代农业的优秀教师组成技术团队深入农村,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2.服务廊坊经济发展。立足廊坊本地实际,围绕市委确定的“三篇大文章”,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和临空经济“3+1”主导产业,及“7+6”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优化课程设置,增强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关键技术、最新工艺的应用能力,根据岗位职责和专业技术发展要求,培养和输送一大批适合廊坊经济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针对新生实施“蓝图计划”,以入校100天为时间节点,围绕理想信念、日常养成、专业发展、团队精神、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六大主题,引导学生高质量融入大学生活。针对二年级学生实施“卓越计划”,通过评选班级、宿舍、学生标兵,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搭建平台,提升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择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毕业生实施“启航计划”,通过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就业教育、感恩教育,增强毕业生步入社会的信心和本领,助力学生顺利步入人生新阶段。
4.服务地方中小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应用技术中的难点和疑点,以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转化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提升教师的科技和社会服务能力,力争服务廊坊和京津冀地区高成长中小企业比例超过10%。培育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服务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应用价值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5.服务群众终身学习需要。树立“大职教”理念,开展好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与各街道办事处开展合作,联合成立一批社区学院,为市民输送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打造廊坊市民终身教育基地。巩固与中央财经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合作关系,为学生继续教育搭建平台。拓宽学生终身学习通道,力争有1/4的在校生接受继续教育,为学生搭建多样化成才平台。
七是实施“治理能力升级工程”。
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发挥学院《章程》在办学中的纲领性作用,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抓好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执行。加大对学院重大决策部署和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议定事项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完善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机制,构建先进的质量机制和质量文化。完善重大贡献激励制度,加大对重大标志性成果的奖励和支持力度,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积极转变作风,关心关爱学生,主动服务教师。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及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经常性与师生面对面沟通,广泛听取意见,解决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进一步规范学术委员会行使学术事务的职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主动发挥优势,参与学院各项事业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教代会、职代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深化工会、共青团改革创新,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团结引领教职工以主人翁姿态建功立业。积极挖掘广大校友的资源优势,用心做好离退休老同志工作,共同助力学院发展。
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管理责任制,推进“互联网+网格化”安全管理模式,统筹配置人防、物防、技防、消防资源,持续打造平安校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传染病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妥善处理信访案件,排查不稳定因素,确保校园和谐稳定。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完善上网实名认证,坚持信息审核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确保网络安全。
八是实施“办学条件优化工程”。
完善提高软硬件建设,建成教学资源有效共享、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教学环境智能开放、校园治理敏捷高效、文化生活快捷便利的智慧校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开发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建立后勤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制定对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质量效益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设立后勤服务一体化平台,建立及时、高效、优质、全覆盖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做到“第一时间反应,24小时服务”。
不断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质量。加强教学实训软硬件建设,加快老旧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推进校区整合、整体规划与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现宏伟蓝图的实践中去,朝着建设成为全国一流高水平高职院校的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