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光照未来。
四十年前,一场解放思想的春潮吹遍神州大地,也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从培养气象人才的专门院校到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双一流”建设大学,从扎根南京江北一隅到师生校友和合作伙伴遍布海内外,从办学体量的数十倍扩张到发展质量的节节攀升,南信大不断打破思想桎梏、扫除发展藩篱,走出了一条行业特色大学转型发展的创新之路,回应了时代向高等教育提出的现实命题。
回望四十年,解放思想究竟给南信大带来了什么?
实事求是,探索最适合的发展道路
1978年,学校被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高校之一;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设立大气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但这条行业特色高校办学之路,却在世纪之交迎来变局。我国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南信大从中央行业部门所属划转到地方管理。
原有的气象特色要不要坚持,如何坚持?办学规模应扩大多少,如何扩大?能为地方做出什么贡献,如何融入?南信大的生存发展来到紧要关头。解放思想,唯有解放思想,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按规律办事。
学校以“优势更优,特色更特”的思路不断强化气象类学科建设,成立大气物理学院、水文气象学院等;加快融入江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组建海洋科学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等;同时进一步加强作为科研创新根基的基础学科建设,调整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等,学科门类涵盖理、工、管、文、经、法、农、艺等,并着力在各学科与气象的交叉渗透上做文章。
2012年,学校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一举获得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综合排名第一;2015年,南信大地球科学学科挺进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2017年,同时入选国家“双一流”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很快又有了新的目标:从中国第一迈向世界一流。“行业特色大学不仅要突出特色,更要突出高水平”,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深有感触地说。
学校深刻剖析大气科学作为地球科学分支,学科面相对狭窄、偏重理科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地球科学拓展,加强环境、信息、海洋、地理、遥感等相关学科建设,大气科学的领跑示范和其他多学科的支撑跟进渐入佳境。
2018年,继地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之后,南信大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也跻身ESI全球前1%;在最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大气科学再次获评最高等级(A+);同时一次性增列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以人为本,激发最活跃的改革要素
人,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创造者。打造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思想解放,在南信大一浪高过一浪。
改革开放后,学校紧贴行业需求,形成“重基础、强实践”的育人特色,毕业生占全国气象行业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为基层气象台站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时代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单一。
2005年,学校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于正值转型发展期的南信大而言,这好似一场全面“体检”,促使学校对人才培养的理解大解放、大飞跃,从凭经验办学转变为按规律办学。
也正是通过那次评估的问诊把脉,学校找准了当时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师资。
2006年,南信大提出了专任教师博士化的路线图。同年,开启第一次全球招聘,率先布局师资国际化。此后,南信大在师资建设上的思想大门越开越大、在人才强校上的实践创新越闯越勇。
截至2018年11月,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达80%,国际化率53%,位于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前列。精英化、团队化、工程化也一步步成为现实,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各类国家级人才工程全覆盖。彼时的短板成为今日带动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制胜法宝。
在南信大,每一位学生也都能找到发展的舞台。既有可以自助点餐选课的精英人才培养试验田,也有打破学院壁垒的各类竞赛实验班;既有请进来的气象部门百名专家、百门课程、百本教材,也有走出去的生源地实习计划。
“因材施教、个性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大学的根本,也是‘双一流’建设的落脚点。”南信大校长李北群说。
2018年,南信大创造性地设立“海外院士工作站”,已吸引到欧盟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8人加盟。也是在2018年,南信大学子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再次斩获特等奖。
南信大相信,师生成长的不可估量,将造就学校发展的不可估量。
协同融合,构建最开放的办学格局
早在1983年,学校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就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1990年,南信大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气象教育培训班,开始成为我国对外气象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基地。
对外的合作交流很快打开局面,但对内的协同融合却并非一蹴而就。
世纪之初,迫切需要改善办学条件的南信大开始新校区建设。这也促使学校解放思想、打开校门、开放发展,汇聚各类资源,增强自主办学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翻了两番,固定资产总值增长10倍。
2007年,作为省属高校的南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开辟了行业特色高校重归行业的新路。教育部、国家海洋局也分别于2012年、2014年签约共建南信大。
此后,南信大的“命运共同体”越来越广泛而紧密——与水利、环保、农业、国防、地震等多个行业领域增进联系;与中网卫星、墨迹天气等著名企业携手合作;与中科院大气所、海洋所、江苏省社科院等“大院大所”科教融合;与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等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研究生院。2018年,南信大又成为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的首个地方高校。
在南信大,解放思想就这样没有完成时,只有加速度。
1993年在此设立的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区域培训中心,至今已为156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3600余名学员,被誉为全球最活跃的培训中心。
南信大在国际协同上敢为人先、敢于率先的另一个缩影,是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协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四年前成为首批获教育部立项建设的三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之一。今年9月,在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现场推进会上,陈宝生部长点名表扬了该实验室。
如今,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协同融合、开放办学,南信大人更多了一份坚定自信,多了一份睿智从容。在国外大学建立教师培训基地、首批入选“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20+20联盟”、组建国际气象教育联盟……南信大和国际“朋友圈”一起,向高处登攀、向远方前行。
一串串事例、一幕幕场景,印证着一所大学四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四十年春潮带雨,每一次翻越高山、跋涉险滩的过程,解放思想始终在场。今天,在全面推进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南信大将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确定为学校的发展理念,这是四十年解放思想的智慧结晶,也是思想再解放的顶层设计、改革再出发的行动指南。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扎根中国、放眼世界,立足实际、面向未来,南信大必将绘就改革开放新的画卷,书写解放思想新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