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不见,你,你们还好吗?我是语文老师朱七春。这一次真的好久没见了,在这个非常时期,祈愿每位同学、每个朋友都健康平安。“平安”二字,大家这一次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可贵吧!
我们都被迫经历这一场仍在进行时的疫情——焦灼、愤怒、悲伤、无奈、忍耐、镇静、觉察、反思、希望,起起落落、反反复复,最终落实在“互相扶持,努力前行”的每一步艰难的脚印上。
今天写这封信,恳请大家用手中的笔写下一段段“与疫情有关的记忆”,做时代、历史及自我人生的见证者与记录者。因为“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感同身受的鲜活文字将散发出热腾腾的力量,并自有它深切朴素的动人之处。
1937年,老舍先生辗转抵达当时的抗战中心武汉,抱着“轰炸,随便吧,炸不死就写稿子”的信念,决定站在一线,和同胞一起同赴国难,在“非生即死”的大时代中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工作。但第二年就被迫流亡至重庆,并写下了这篇珍贵的个人记录《我为什么离开武汉》,讲述了他到达和离开武汉的前前后后。在武汉的老舍先生不回避于个人的渺小与脆弱,也不惮于站在一线见证和记录他的时代。这大概就是一个优秀作家,一个作为民族良知的知识分子存在的意义,他无法扛枪杀敌,但他共情和记录着所有的苦难与希望。
当然,我们不是大作家,我们是普通人,我们绝大多数不在武汉,更不在抗疫的一线,可每一个生命的珍贵恰恰在于我们走过的生命痕迹不一样,记录下这份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下的个人痕迹尤为可贵。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非虚构写作的白俄罗斯作家斯维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她的《切尔诺贝利的回忆:核灾难口述史》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普通人的回忆往往落在很小很细很实的地方,而这种日常生活中具体普通的小细节是一个小说家难以虚构的。所以,同学们,请珍惜并坚持表述你心中那份独一无二的真实。
网友小瓜说,在此之际,我们最要紧的是保重自己,然后是铭记。她说的这种铭记不是暂时不忘,不是春暖花开时就忘记冬天的寒冷,她的铭记是历史的铭记,铭记今天的疼痛,是为了明天的安好。
而我们啊,偏偏又擅长遗忘。那就趁热写下来吧,哪怕是短短几行文字,把那些悲壮的、勇敢的、坚强的、悲悯的,哀伤的、无奈的、脆弱的、卑微的,麻木的、轻浮的、虚伪的、卑劣的,把那些呐喊声、哭泣声、叹息声、喧嚣声,一并留下来吧。只要是属于今天的特殊记录,只要你是真诚的,你的文字是真实的,哪怕个人的文字是微不足道的,可一定会汇聚成时代的烙印,被铭刻在历史的画卷上,警醒后来者——看,我们就是这样承受着重大的创伤和牺牲;看,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一天一天挺过来了!
沉默并非就是金,尤其在当下,表达是一种责任,甚至是神圣。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还相信文字的力量,那就用写作来展现身边的故事,表达出真实的自己,揭示人性的真相,让真诚的文字成为这段特殊日子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