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4月29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
1963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同意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实行统一领导,归口市委教卫部领导。
1965年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半工半读工业大学"。
1977年该校在经历文革后恢复招生,1978年10月10日,该校第一批本科学生入学。
1978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卫生办公室明确该校由"文革"期间划归总工会系统恢复到教育系统,成为上海市的重点地方学校。
1978年11月上海市教育卫生办公室批准该校与市手工业局合办本科层次的上海业余工业 大学全日制轻工分校,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可授予学士学位。
1984年,上海业余工业 大学全日制轻工分校撤消。
1984年7月19日,市政府决定,该校由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改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章。
1988年2月26日,国家教委听取该校的工作汇报,确定该校为国家教委的一个点(即改革试验点,示范作用点和教委联系点)。
1999年4月15日,二工大普陀校区成立,该校受教委委托管理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
1999年6月30日,该校最大的分校--浦东校区成立。市政府将该校列为三所重点发展的高职院校之一。
2000年7月,国家教育部批准该校由成人高校系列转制为普通高校系列。
2001 年11月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007年5月,学校被上海市命名为首批"技师学院"。
2003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
2009年4月,学校被上海市教委列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
院系设置
根据2018年5月官网显示,学校实行校部(院)二级管理体制,设有工学部(下设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文理学部(下设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关系学系、通识教育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艺术教育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和电子废弃物研究中心等12个二级教学、科研单位。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发展高水平国际化的高职教育,同时举办富有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承担一定规模的继续教育。
学部 | 二级学院 | 专业
|
---|
工学部 | 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 | 工业工程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械工程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自动化 |
机械工程(卓越工程师班) | 交通运输(车辆工程) |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通信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网络工程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软件工程 | 数字媒体艺术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班) | |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 | 环境工程 | 环保设备工程 | 材料化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教育试点班) | |
文理学部 | 外国语学院 | 日语 | 英语 | |
理学院 | 应用统计学 | |
人文系 | 公共关系学 |
| 经济管理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物流管理 | 财务管理 |
信用管理(投资风险控制) | 国际商务 | 电子商务 |
会展经济与管理 | |
应用艺术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 | 产品设计 | 环境设计 |
工业设计 | 数字媒体艺术 | |
专科 | 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应用电子技术 | 通信技术 |
建筑经济管理 | 工商企业管理 | 金融保险 |
应用英语(涉外商务 中澳) | 国际商务(中澳) | 应用韩语 |
会展策划与管理(中澳) | 酒店管理(中澳) | 物流管理(中美)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美) | | |
现任领导
姓名 | 职务 |
---|
宋宝儒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
俞涛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常委 |
胡晟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吴沛东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瞿志豪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
王增豪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