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初期
1902年创建河南大学堂,(2011年四月初在河南农业大学校长与台湾学者交流期间,经查实台湾所属档案馆,可得相关证明),1912年民国初建,改办农业专门学校,培养农业专门人才。 河南都督张镇芳呈请民国教育部要求改办河南高等学校为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的咨文,于元年10月递送民国教育部,于元年11月由民国教育总长范源濂、教育次长董鸿祎等共同签署,获准立案。在当时省议会的支持下,经省长公署核准,特委派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林科的毕业生,农、林科专家吴肃(字一鲁)负责筹办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13年,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开始招生。招收预科生农林各一班,每班80人,共160人。1913年,招蚕科学生60名,1914年元月入学。农、林、蚕预科共3班,每班学生60名。
1927年6月,冯玉祥将军任河南省主席,在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开封政治分会委员们的提议下,在河南教育界人士一致请求下,改建“国立中山大学”,河南省政府决定将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中州大学(1922年11月,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改名为中州大学)、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合并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今河南大学)。
1927年7月,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宣告成立。随后改名为河南省立开封中山大学。
抗战时期
1930年9月,河南省立开封中山大学改名为河南大学。同年河南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并入。抗日战争期间,河南大学先后辗转于河南信阳、南阳、洛阳、西安、宝鸡、苏州等地,虽然图书、资料及仪器损失惨重,但仍办学不辍。
1938年6月,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系析出,并入陕西武功国立农林专科学校,组建国立西北农学院。
1942年3月,省立河南大学改为国立河南大学。
1948年暑假期间,南京政府教育部下令河南大学南迁苏州,农学院租得城内狮子林后院作为学生宿舍。
院系调整
1949年7月,河南大学各学院返回开封。1952年8月,全国院系大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
1952年9月,河南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合并给江西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合并给华中农学院。同年,平原农学院并入河南农学院16人。
1957年2月,河南农学院迁校至郑州市。
1959年10月,偃师小麦学校并入河南农学院。
1960年,郑州农业机械化专科学校并入,组建河南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
1971年8月,河南农学院被迫搬到许昌办学。1971年11月,郑州粮食学院粮油工业系并入河南农学院。
1973年7月,粮油工业系调出河南农学院。组建恢复了郑州粮食学院。
1975年3月,河南农学院改名为许昌农学院。
1977年4月,学校恢复“河南农学院”校名,并逐渐返回郑州办学。
1984年12月,学校更名为“河南农业大学”。
1993年80年校庆时确立了“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训。
开拓发展
199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学校组建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年,河南农业大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授予学科,成为河南省第一个获得一级博士学科的高校。
2002年,河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为河南省首个被评为优秀的本科院校。
2003年,批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授予权的多层次大学。
2006年,启用“明德 自强 求是 力行”新校训。
2007年8月,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学科被评选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成为河南省首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全国省属院校中唯一一个农学类的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
2008年6月,河南农业大学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为河南省唯一一个连续两次获得优秀的本科院校。
2009年9月,第七批博士后流动站审批结果公布,新增“林学,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至此河南农业大学共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9年9月29日,河南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共同出席河南农业大学郑东新区龙子湖新校区奠基仪式,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河南农业大学新校区的开工建设。
2009年11月10日,省政府与农业部合作共建河南农业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郑州举行。这标志着河南农业大学正式进入省部共建行列,成为全国第一个省部共建省属农业大学试点。
2010年9月,省部共建国家粮食作物生理生化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获准建立。
2011年1月14日,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两个项目,双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省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十六位。至此,河南农大已3年四获国家科技大奖。
2012年4月,河南农业大学成立吴绍骙玉米研究院。
2012年7月6日,河南农业大学举办兴办高等农业教育100周年庆祝大会。
2012年8月,河南农业大学等河南省属7所高校通过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验收”,进入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2012年11月5日上午,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合作共建河南农业大学签字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继农业部、国家烟草专卖局之后第三次得到国家共建支持。
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示了“2011计划”首批入选高校名单,河南农业大学作为牵头高校参与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高校。
据2018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20个学院,设有农、工、理、经、管、法、文、医、教、艺10大学科门类。开办74个本科专业。
院系专业
学院 | 专业 | 学制 |
---|
农学院 | 农学 | 4 |
农学(绍骙实验班) | 4 |
中药学 | 4 |
农学(作物生物技术) | 4 |
种子科学与工程 | 4 |
农学(农产品标准化与质量检测) | 4 |
种子生产与经营 | 3 |
农学 | 2 |
林学院 | 环境设计 | 4 |
园林 | 4 |
园林(绍骙实验班) | 4 |
环境科学 | 4 |
城乡规划 | 4 |
环境工程 | 4 |
林学 | 4 |
旅游管理 | 4 |
建筑学 | 5 |
园林 | 2 |
牧医工程学院 | 生物工程(生物制剂) | 4 |
生物工程(生物制剂 绍骙实验班) | 4 |
动植物检疫(动物检疫) | 4 |
药物制剂 | 4 |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工程) | 4 |
动物科学 | 4 |
动物医学 | 4 |
水产养殖学 | 4 |
动物科学 | 2 |
动物医学 | 2 |
机电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 |
能源与动力工程(绍骙实验班) | 4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 4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 |
汽车服务工程 | 4 |
电子信息工程 | 4 |
交通运输 | 4 |
交通运输(公路物流) | 4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4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 |
交通运输 | 2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学 | 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 |
工商管理 | 4 |
市场营销 | 4 |
财务管理 | 4 |
农林经济管理 | 4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2 |
金融保险 | 3 |
烟草学院 | 烟草 | 4 |
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工程) | 4 |
烟草(现代烟草农业方向) | 4 |
植物保护学院 | 制药工程 | 4 |
制药工程(绍骙实验班 ) | 4 |
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 | 4 |
植物保护 | 4 |
植物科学与技术 | 4 |
园艺学院 | 园艺 | 4 |
茶学 | 4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4 |
园艺 | 2 |
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金融)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 | 4 |
管理科学(工程项目管理) | 4 |
管理科学 | 4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3 |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 3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工程 | 4 |
生物工程(绍骙实验班) | 4 |
生物科学 | 4 |
生物技术 | 4 |
生物技术 | 2 |
生物技术及应用 | 3 |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 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4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4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2 |
食品营养与检测 | 3 |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4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4 |
土地资源管理 | 4 |
文法学院 | 法学 | 4 |
社会工作 | 4 |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 | 4 |
行政管理 | 4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理学院 | 应用化学 | 4 |
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4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安全) | 4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4 |
英语(商务方向) | 4 |
日语 | 4 |
英语 | 2 |
旅游英语 | 3 |
体育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4 |
表演 | 4 |
国际教育学院 | 环境科学 | 4 |
动物科学 | 4 |
金融管理与实务 | 3 |
会计 | 3 |
酒店管理 | 3 |
人力资源管理 | 3 |
商务英语 | 3 |
应用科技学院(许昌校区) | 行政管理(农村社区管理) | 4 |
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经济) | 4 |
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产品加工) | 4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农村能源方向) | 4 |
园艺(园艺技术与工程) | 4 |
中药学(药用植物) | 4 |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创办人 | 锡良 | 1902年 |
总办 | 延祉、胡翔林 | 约为1902年—1903年 |
监督 | 徐仁录 | 约为1902年—1904年 |
监督 | 顾家相 | 约为1904—1905年3月 |
监督 | 启绥 | 1905年3月—7月 |
监督 | 王安澜 | 1906年9月—1908年6月 |
监督 | 刘盥训 | 1908年6月—1909年7月 |
监督 | 毕太昌 | 1909年7月—1910年7月 |
监督 | 张坤 | 1910年7月—1912年3月 |
校长 | 时经训 | 1912年3月-1912年11月 |
校长 | 吴肃 | 1913年—1917年 |
校长 | 陶怀琳 | 1917年—1918年2月 |
校长 | 马全彝 | 1918年2月—1922年9月 |
校长 | 王直青 | 1922年9月—1924年5月 |
校长 | 常子箴 | 1924年5月—1925年1月 |
校长 | 万晋 | 1925年1月—1925年9月 |
校长 | 郭须静 | 1925年9月—1927年1月 |
校长 | 郭桂森 | 1927年1月—1927年6月 |
农科主任 | 郝象吾 | 1927年8月—1929年9月 |
农科主任 | 王陵南 | 1929年9月—1930年9月 |
院长 | 郝象吾 | 1930年9月—1931年9月 |
院长 | 涂治 | 1932年—1934年 |
院长 | 郝象吾 | 1934年—1941年9月 |
院长 | 陈植 | 1937年 |
院长 | 王直青 | 1941年9月—1946年8月 |
院长 | 王鸣岐 | 1946年8月—1949年7月 |
院长 | 刘潇然 | 1950年8月—1954年8月 |
党支部书记 | 赵树材 | 1950年5月—1953年11月 |
党总支部书记 | 李升阁 | 1953年11月—1957年9月 |
党委书记 | 宋辛夷 | 1957年9月—1967年9月 |
院长 | 许西连 | 1956年5月—1967年9月 |
革委会主任 | 郝福鸿 | 1972年12月—1975年7月 |
革委会主任 | 冯若泉 | 1975年8月—1977年8月 |
革委会主任 | 宋寅 | 1978年1月—1979年10月 |
党委书记 | 宋寅 | 1978年1月—1983年9月 |
代院长 | 宋寅 | 1982年1月—1983年9月 |
副院长 | 吴绍骙 | 1949年12月—1983年9月 |
名誉校长 | 吴绍骙 | 1984年12月—1994年3月 |
校长 | 蒋建平 | 1983年9月—1994年5月 |
党委书记 | 蒋建平 | 1983年9月—1991年3月 |
党委书记 | 张百良 | 1991年3月—1994年5月 |
校长 | 张百良 | 1994年5月—2003年10月 |
党委书记 | 李友忱 | 1994年5月—1997年8月 |
党委书记 | 张广智 | 1997年8月—2003年2月 |
党委书记 | 赵鹏 | 2003年2月—2008年3月 |
校长 | 王艳玲 | 2003年11月—2009年3月 |
党委书记 | 程传兴 | 2008年3月至今 |
校长 | 张琼 | 2009年3月——2013年8月 |
校长 | 张改平 | 2013年8月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