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是一所培养部队基层指挥军官的初级指挥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陆军学院的前身是华中军政大学江西分校,成立于1949年8月12日,1986年6月定名为南昌陆军学院。
学院地处南昌市西郊望城岗,占地17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学院建有电化教学中心、电子计算机中心、实验中心、两个英语实验室、一个英语教学电台、10个军事专业教室。有战术技术训练场、驾驶训练场、体育运动场、图书馆、礼堂、游泳池、实习工厂、生活服务中心等,为学院教学和生活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院结合教学实验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建校以来,出版了《外国一百个军事家》、《中国一百个军事家》、《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军队质量建设思想研究》、《海岸岛屿作战研究》等30余本专著、20多本教材,其中《步兵班示教作业》获全军电视教材评比一等奖。有21项科研成果在军内外获奖,其中"计算机模拟师团对抗并优选模型"获总参通信兵指挥自动化软件优选三等奖、南京军区指挥自动化软件优选二等奖;"磁性活动地图"曾获原福州军区教学革新一等奖、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成果已在军内广泛使用并参加国际交流。
主要专业为步兵分队指挥、军需专业、军事指挥专业、基层政治工作专业。
2017年由原南昌陆军学院、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合建陆军步兵学院。
建院以来,历届党委始终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注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着眼于为党的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为战区部队建设培养优秀的带兵人、为未来高技术战争培养合格的指挥员,认真贯彻“一个服务、两个适应”的办学方针,坚持“严于部队,高于部队”的办学标准,不断改革进取、创新发展,形成了“开放、严格、进取、求实”的校风和“文武兼备、献身国防”的校训,推动了学院建设全面稳定地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办学特色。
始终坚持探索反映时代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五六十年代,学院就总结出了要达到“红、专、健”和“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九十年代以后,学院按照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提出了要“围绕四种能力,培养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的人才培养意见。1998年,提出了“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人才培养目标细化到课程教学要求。长期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质量始终适应时代的发展。
始终坚持发挥老区传统优势育人。从60年代开始,学院就根据贺龙、罗荣恒元帅的指示,走开了传统育人的路子,加大了对学员政治素质培养力度。1961年,组织全校学员首次赴井冈山接受传统教育,探索传统育人的经验,当时受到了中央军委和原福州军区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宣传了学校的成功做法。自此以后,赴井冈山接受传统教育的做法延续至今,并得到不断的丰富完善,成为学院强化学员政治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始终坚持注重实践锻炼育人。从1964年开始,学校就组织学员到福建崇武地区部队代职见习,参与部队训练和战备工作。先后两次组织学员到师团部队实习。此后,学员到部队实习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形式保留至今。在管理中,学员 队设立模拟连,组织学员轮岗锻炼,在实践中提高学员组织管理能力。假期组织学员深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实战机会,组织教员、学员从实战中学习作战指挥能力。1951年,学校挑选了200多名学员参加抗法援越战争,1952年, 学校指派教员到朝鲜战场参观见习,1983年以后,5 年连续组织学员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从而使学员在战火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考验。
始终坚持紧贴战区作战任务育人。长期以来,学院始终贯彻为战区部队培养合格人才的思想,坚持经常派干部、教员深入部队基层,掌握了解战区部队训练管理新动态,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课程,按照战区担负的作战任务和社会环境要求组织教学科研。1978年,学院就开设了蛙泳训练和武装泅渡训练,开始了学员海上作战能力的培养。1984年开设了野战求生训练,注重学员独立作战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学员着眼对台军事斗争人才准备需要,围绕对台登岛作战任务,加大了军事理论研究力度,加强了渡海登陆课题训练,深化了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先后增建了登岛作战训练场地,形成了鲜明的战区教学特色。
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并举。1959年,学校就发出了“来一个科研大跃进”的口号,掀起了学术科研的高潮。1983年,学院成立了第一届学术研究委员会,制订有关规章制度,从此,使学术科研工作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开展。90年以来
“计算机无人值守通信系统”、“压制火炮瞄准显示系统”等23项科研课题在国家和军队获奖。先后编撰出版了《军事训练指导法系列教材》、《步兵技术学》、《台湾军事地里》、《作战对手研究》、《登陆作战要则》等30余部全军级教材和专著。主持研究了《军事思维效益》、《周恩来国防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国防》等多项国家级“八五”、“九五”课题,平均每年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作战指挥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等8 项教学成果在全军评比中获奖。科研兴起牵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了办学水平的提高。
1998年全军第14 次院校长会议召开以后,学院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着眼特色办学又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
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发展,大胆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在98年教育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学院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认真研究了新型军事指挥人才素质结构,对教学指导、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整。2000年,学院紧密结合体制和培训任务调整和实际,再一次组织了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入研究军事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军事职业教育模式,形成了多类型的初级指挥人才培养和战区分队战术、基层政治工作、基层管理的专业研究两个基地。《初级指挥生长军官结构性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和《“四维一体”强化邓小平理论教学功能》分别获2001年度全军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大力开展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为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转岗适应能力,拓宽学员的素质基础,学院推行了以优化教学内容为“龙头”的教学全面改革。组织实施了“全期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三个优化工作,系统优化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改进了课堂教学。三个优化工作的侧重点是:压缩必修课,开设选修课、自修课和讲座课,拓宽课程领域;增加前沿知识,加大人文科技知识,补充拓展登岛作战相关内容;加强军事理论和作战模拟防真教学,压缩讲课与自学比例,突出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已基本形成军、政、文配档合理,符合多层次培训对象特点的课程内容体系。
努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在教学方式上总结推广了战术合成教学,即按作战进程将战术、炮兵、兵种、战时政工、作战管理等内容穿插融合在同一课题内实施教学;推广政治、管理等课程的案例教学,使教学更加贴近基层建设实际;推广网上自主学习,即在网上运行各学科自学辅导课件供学员课余时间自学。在教学方法上,尝试了讨论、辩论、读议、学导等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并坚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寓教学法、组训法于教育训练之中,培养学员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品质。在教学手段上,广泛普及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物理、化学课的模拟试验教学;开展了战术、炮兵、射击课题的模拟仿真教学。
探索教学管理新模式,努力创设管理严格与学习宽松相结合的育人环境。全时开放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压缩了学员的非教学活动。对饮食和卫生保洁实行了社会化保障,减轻了学员的非学习负担;改革了考试方法,实行考素质、考能力、考知识相统一的多种考试形式。实行了院领导、学科带头人、教研室、学员“四级评估”机制,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控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大力加强教员队伍建设。近年来,学院制订并实行了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加大了教员培训力度,形成了教研室、教研部、学院三级培训机制;走开了与地方高校联合培训研究生的路子,形成院内外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实行了教员业务等级评定制度、学科带头人评选制度、教学竞赛制度,充分调动了教员教学的积极性,一大批中青年教员已成为教学科研主力。
始终坚持军校环境育人。努力创设和营造校园的军营氛围、文化氛围、学术氛围和尊师重教氛围。营造军营氛围,就是坚持按照基层连队标准建设学员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创设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训练环境,培养军人特有的意志、品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即在院内主干道设立英模人物形象展示牌,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和体育运动会,定期组织书画、摄影艺术展,使学员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薰陶;营造学术氛围,每月坚持聘请知名学者举办人文和科学知识讲座,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和开展学术活动,拓宽学员的知识领域;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就是在机关和学员队中大力开展尊知识、尊重人才,关心教学、服务教员的活动,促进教员队伍爱岗敬业,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