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原北京经济学院
1954年9月,北京经济学院前身北京劳动干部学校、劳动部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建立。
1958年10月,北京劳动干部学校与北京实验工人技术学校合并,升格为北京劳动学院。学院设劳动经济系、劳动保护系,并为二机部代设机械系和热能动力系。
1963年春,劳动学院继续办学,劳动经济系与劳动保护系保留并继续发展,增设物资管理系,校名改为北京经济学院。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教职员工和学生被下放到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974年春,原北京经济学院、原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等4个管理类的系(1978年人大复校时退出)、北京工商管理专科学校三个学校合并,归北京市领导,校名仍为北京经济学院。学院设置8个系科,即劳动经济系、劳动保护系、物资管理系、工业经济系、财政贸易系、政治经济系、会计系、统计系等。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北京经济学院各系科面向北京市全面招生。
1986年北京市把经济学院列为市属重点学校。
原北京财贸学院
从1951年起,北京市委选派了一批从战争年代锻炼出来的革命干部到财贸战线担任领导并创办了银行、商业、供销、粮食等各类干部学校和训练班。1958年6月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将6所干校和银行训练班合并为北京财政贸易干部学校。
1960年在北京财政贸易干部学校成立中专部,即北京财贸学校。
1962年北京财贸学校独立办学,隶属北京市委财贸部领导。
1973年北京市委决定将"文革"期间解散的北京财贸学校重新恢复,更名为:北京财经学校,学校设置商业经济、工业经济、财政、金融专业。
1976年重新恢复北京财贸学校的名称,并且重新筹建北京财贸学院。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财贸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1995年,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合并成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0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2年,成为北京市首重点学科单位之一。
2006年起,学校开展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每位教师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和研究,帮助教师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立了OTA(教师促进中心),得到了全校教师的支持和社会广泛关注,被称为"教师乐业工程"。
特色专业
经济学
全国专业排名考前,就业形式明朗,主要到中央和北京市各级政府机构、中央企业、各类外资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国内企事业单位、现代传媒产业、现代服务业、教学科研单位等
劳动与社会保障
实力很强的专业,就业主要到各级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各级工会组织及各类社会保障经办机构。
统计学
就业主要是各级政府机关、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就职和国内、外继续深造等
人力资源管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力资源专业排名第二,在国内比较牛气,新生入学后进一步分为三个班: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班(简称国人班)、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班(简称人实班)、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班(简称人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