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原华北航天工业学院)是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服务国家(航天)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是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高校,是河北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和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会长单位。学校坐落在河北省廊坊市市区,始建于1978年,先后隶属于第八机械工业总局、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航天工业总公司。1999年划转到河北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两弹一星”功勋、著名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为学校名誉校长。
学校占地面积近800亩,分东、西两个校区,总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是省级文明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卫生绿化工作先进单位和花园式单位。
学校有教职工近900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300名,博士、硕士学位教师近600名,具有行业背景或“双师型”教师占20%以上。现有双聘院士1人,院士工作站联系院士8人,软引进“千人计划”专家1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省中青年突贡专家、省教学名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青年拔尖人才等省级以上称号的教师50余人次,获得航天科技人才培训基金会SHATF奖教金的教师74人次。聘请航天院所企业专家和社会知名学者130余人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
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计算机与遥感信息技术学院、会计系、外语系、材料工程学院、文法系、基础科学部、体育部、工程技术训练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设置40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专业为提前批招生,34个专业为河北省本科一批招生),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经、文、法、艺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有“军用计算机应用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等2个国家国防特色学科;有“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省级重点学科;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信号与信息处理”、“产业经济学”等3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有“机械基础”、“材料工程”、“电工电子”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本科教育创新高地1个;有国家和省重点建设品牌特色专业4个、省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8门。现有全日制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在校生12000余人,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3000余人。建校以来,累计为社会输送各类人才6万余名,其中为航天系统输送近2万名毕业生,多次获得“航天人才贡献奖”和“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
学校建有3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8亿元。有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与航天五院共建“航天工程制造工艺研发中心”、与航天九院共建“电子工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共建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河北省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精密光栅测控技术与仪器河北省工程实验室,航天遥感信息应用技术河北省工程实验室,河北省高校先进制造技术与生产过程自动化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航天产业发展研究基地,河北省院士工作站,河北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河北省绝热保温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军民融合创新创业中心等14个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学校院士工作站是全国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学校联合中科院遥感所、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航天503所)等单位共建“河北航天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中心”,推动航天遥感信息技术在河北环境治理、城市规划,农业、林业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为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中心”被认定为河北省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学校是神舟飞船、长征火箭、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参研参试单位,荣获国防科学技术奖、航天科技进步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等30余项省级以上科技奖励和20余项省级教学奖励。
学校图书馆2.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10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28TB(其中,电子图书86万种),中外文现刊千余种。学校有8000余个多媒体教室座位,有2500个图书馆阅览座位,有设备先进的语音室和视听室,图书资源向社会开放。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环境整洁安宁,配套设施齐全,宿舍全部连接互联网,是国家级学生公寓先进单位。学生食堂管理严格,服务规范,是省级高校标准化学生食堂。学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校设有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与德国东拜仁雷根斯堡工业大学、英国胡佛汉顿大学、美国圣马丁大学、台湾静宜大学、台湾屏东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开设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近百位教师、留学生互访、交流、学习;长年开展中外文化交流周活动,美国、德国和加拿大等国数百名志愿者来我校参观访问,开展交流活动。
学校坚持“以需为源、特色创新,以学为主、质量至上,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严格教风、严格学风、严格管理”的“三严”特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校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学校建设的廊坊华航e创空间是国家级众创空间和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学校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常年聘请航天专家和社会名人开办“华航讲堂”,建有航天博物馆并由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任馆长。学生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十分活跃,近三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和学科专业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323项,获省级奖励786项。毕业生以“基础扎实、为人朴实、作风务实”的“三实”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首次统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好。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攀高峰”的航天传统精神,秉承“进德修业,精益求精”的校训,营造“勤学、慎思、求真、笃行”的学风,努力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强校战略,保障教学的中心地位,大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党的建设和改革创新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
在7月22日至24日举行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中,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许文娟老师指导,焦世成、炼宝旺、田海龙、白海清和许天意5名学生设计制作的参赛作品“菠萝采摘辅助装置”,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一等奖,这是我校历年来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取得的最高奖项。在今年4月份组织的该项赛事省级比赛中,我校师生还荣获省级特等奖3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3项,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以“关注民生、美好家园”为主题,参赛内容为解决城市小区中家庭用车停车难问题的小型停车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及辅助人工采摘包括苹果、柑桔、草莓等10种水果的小型机械装置或工具的设计与制作。大赛自2017年3月开始启动,分省级预赛、全国决赛第一阶段和全国决赛第二阶段三个环节进行。大赛全程共有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0个省(市、自治区)703所高校5276支队伍参赛,涉及参赛师生近10万人。最终有113所高校、2000余名师生的181件作品参加决赛。
本次大赛学校高度重视,在经费支持、耗材和场地保障等方面对参赛师生给予了大力支持。机电工程学院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具体负责参赛组织工作。一是选拔优秀学生组成小组,认真开展创意讨论、创新方案拟制、作品结构设计分析、实物样机制作、汇报材料撰写等前期工作;二是选派10余名优秀专业教师分别承担各组学生的指导任务,重点围绕如何优化设计方案、如何体现作品创新性、如何稳定实现作品功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指导;三是按照国赛评选标准,认真组织校级选拔比赛,确保把“含金量高”的优秀作品推荐到省级比赛和国家级比赛中来,为学校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教育部主办、财政部重点支持的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科竞赛之一,在全国高校和机械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参与度,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机电工程学院认真落实学校关于推进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关要求,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这一平台,探索实现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推进课程体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下一步,机电工程学院将紧密结合学校“实施三大战略、做好三项建设、抓好三项改革”的发展任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丰富教学科研成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