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北安师范专科学校、宁安师范专科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四个发展阶段。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区域基础教育研究、应用创新人才培养、对俄商贸人才培育、高级技能人才培训的核心基地。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学校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占地面积67.9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9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16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学校建有文科实训中心、理工实训中心、经管实训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5个实验中心,建成了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语言文字馆、基础教育教材馆等多个教学场馆,其中历史博物馆和动植物标本馆是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语言文字馆是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和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基础教育教材馆是全国首家教材研究场馆。
学校坐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风景秀丽的牡丹江市。现有19个二级学院,拥有54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学科点覆盖了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成人教育等各类在校学生20000余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268人,其中专任教师775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36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649人。学校教师中现有6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10人。
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确定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文化润校”的发展路径,致力于培养服务基础教育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重点专业,3个省级教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地1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地1个,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课题及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80余项,共有50余项教学成果和86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有22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学校是黑龙江省政府与牡丹江市政府共建大学。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全力实施服务牡丹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与绥芬河市政府战略合作进程,与亚布力旅游度假区开展景校合作项目,建立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学校积极发挥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药食研发中心、食用菌研究中心等功能,重点在对外商贸人才培养、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学校在牡丹江地区建立了“高校联盟”,实现了学生课程互选、教师互聘、学分互认,实验室资源共享;学校成立了新道创新创业学院,举办了创新创业实验班,实现了校企合作协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牡丹江市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基地”。
学校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研究优势,充当地方发展“智库”。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积极探索卓越教师教育发展之路,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依托渤海文化研究中心、东北亚经济研究中心、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充分发挥北大荒文学、渤海国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等方面研究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于2016年8月15日成立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把抗联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优质教学资源,用生动的乡土教材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举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挖掘、整理、翻译抗联史料200余篇,创编歌舞史诗《永不磨灭的信念》,全面彰显了文化辐射与社会服务功能;学校开展的国培计划、顶岗支教、爱心课堂、心理辅导等项目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渤海文化艺术团”、“四进社区”、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活跃了牡丹江地区的文化艺术氛围。
学校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院校、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70余所;与韩国清州大学、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国立师范学院合作办学项目已通过教育部评估;学校围绕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打造高端教育对俄合作平台,与俄罗斯多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建立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成功举办了三届国际文化艺术节,其中校长论坛、国际艺术大师绘画、国际友好篮球赛、民族乐器与民族舞蹈、留学咨询等成为学校国际文化交流品牌项目。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的校训是:崇德尚学、厚积薄发。意为:立德于学、修德积学,求博达深、蓄势而发。学校在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2016年学校胜利召开了第六次党代会,确定了“坚持一根主线,探索两条路径,推进三大战略,实施十项工程”的主要任务,明确了教师教育和非教师教育并重、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并举、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并进的发展思路,学校将不断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推进管理创新,提升办学质量,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发展之路,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