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高质保障,诚信合作放心交易保障双方利益
手机微信号19373860960(佳诚)
客服QQ:775451228
手机版

首页 >> 证书样本
江西先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
发布时间:2016-01-29 浏览:

1 、学院的办学宗旨:立足行业、面向市场,通过实施“十一工程”,培养“三好一专”(人品好、外语好、计算机好、掌握计算机方向的一门专业技能)的高质量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
2 、学院的办学定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产学研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以学历教育为主,非学历教育为辅,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培养高质量实用型的软件技术人才,服务于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 IT 产业的发展。
3 、学院的第一个五年( 2006-2010 年)发展规划:在规划期内先锋学院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各项指标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优秀等级所规定的标准。建成一所符合现代高职教育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 8000 人左右,具有良好办学条件、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享有社会知名度、办学特色鲜明、以软件技术类专业为主体的国内一流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和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4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市场,形成了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为特色的,工、文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培养就业能力强,质量高的实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在教学中提倡“教的都是新的,学的都是用的”教育思想观念,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统一协调进步,快速发展;在教学模式上,坚持特色创新,网络化教学,订单式培养,公司式实习,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江西在中部崛起培养急需的软件技术人才。
5 、教学中心地位: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教学副院长为副主任的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务处以及各个分院教学管理干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历和管理经验。学院建立了院长负总责,分管院长具体指挥,教务处负责计划、协调、调控,督导专家负责检查、监督、评估,各个分院院长对本院各个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负总责的教学管理体制。院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实验、实训、实习场所听课、检查,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安排布置教学工作。学院每年都要进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奖励先进,及时表彰;年末,对整个学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学院还建立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和专家评教,人资部门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确保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院制定了向教学、教师倾斜的分配政策。在教师职称评定、评选先进和年度考核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学院经费主要用于教学并逐年增加。
教师教书育人,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地投身教学,积极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教学发展

(1)办学形式。形成全日制、非全日制、网络教育、短期培训兼备的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格局,成为 IT 行业的高职教育基地和职业技术培训。
(2)办学规模。 2010 年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到 8000 人,各类培训 10000 人次,形成以高职教育为主的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教育体系,在高职教育的教学研究、科研开发和人才培训方面在国内处于比较领先地位。
(3)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要,建设特色专业,形成软件技术为主体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其它类专业共同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重点建设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 IT 助理等专业,将专业建设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发展,开拓市场需要的新专业。设置专科专业 30 个左右,专科专业中争取 5 个列入国家级示范性专业, 10 个成为省级示范性专业。
(4)课程建设。建立以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应用性课程体系。分期分批进行精品课程建设。 2010 年所有课程全部达到合格课程标准,争取建成 10 门省级精品课程,其中 5 门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组织编写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 80 %的课程使用高职特色教材。
(5)师资队伍。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抓住引进、培养、使用、评价、管理和激励等环节,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调整师资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素质,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在学科领域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到 2010 年,专任教师 400 名,其中硕士学位比例达到 50% ,博士学位达到 10% ,副教授或副高职称达到 30% ,正教授达到 20% , 80% 以上的专业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或具有双师素质。
(6)实践教学。加强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加大投入,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智力含量和创造性含量。重点建设办公自动化实训室、网络实训室、信息安全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嵌入式实训室、影像动画实训室等校内实训中心,做到每个专业都有一定规模的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每个专业有 3 — 4 个校外实训基地。
(7)教学改革。全面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完善并切实实施教育教学全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督,完善以就业为导向原则的教学管理工作体制。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实施“双证书”制度;开展专业主干课程的质量标准研究,深入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一步推进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按市场经济原则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8)教学研究。加强培养模式和培养途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及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的教育思想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条件保障体系、组织实施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建设,使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9)、科研工作。通过加强学院与集团公司及其他 IT 企业的校企合作,促进内部员工双向兼职的“双职双薪”的概念,即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到学院兼职教学,学院的专职教师到公司兼职从事软件开发与市场推广。实施“紫阳湖计划”,打造“百千万工程”,争取通过 5 年时间,引进 100 家 IT 企业,开展 1000 个项目的合作,培养 10000 名 IT 实用型人才。同时完成 5-10 个国家级科研课题,完成 15 项省级科研立项。
(10)产学合作。加大产学合作力度,提升产学合作举办分院、专业及合作开展订单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合作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内容、多形式、多模式的产学合作格局,使产学合作办学成为学院的基本办学模式和办学途径。充分发挥发展规划委员会和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等产学合作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从企业聘请的特聘学科带头人、特聘教师在专业设置、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课程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11)馆藏图书。提高高职适用图书的比例和图书文献利用率,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积极推进馆藏载体现代化,图书馆与教育科研网联网,能进行网上查询。电子阅览室能网上浏览,阅览室及自修室的座位 500 席。馆藏图书(适用图书) 60 万册以上,开架率达到 100% 。到 2010 年建成与有关高校资源共享的可容纳 200 万册电子图书、 1000 种电子期刊。
(12)教学技术。全面推进网络教学进程,促进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实现有线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覆盖整个校园,建成学院校务通办公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招生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内部管理系统。 2010 年实现全院 90% 以上课程运用电子教室进行网络教学,其中 80 %的课程建有网络课件辅助教学。
(13)学生工作。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的观念,健全完善“三好一专、十一工程”培养模式。完善奖学金,困难补助、助学贷款等学生工作各项制度;注重学生道德规范的养成,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加强院内各种人文社科类讲座和学生科技、文艺体育社团的指导,确保其正确的政治导向,并形成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
(14)就业工作。切实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强毕业就业工作的指导与跟踪调查,依托校园网建立并用好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库,办好企业进校召开的大型招聘会,努力为毕业生踏上岗位、适应社会提供各方面的优质服务,确保每年的就业率不低于 90% ,力争每年都达到 95% 以上。
精神文明建设 (1)校园文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处室、文明系部、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的创建活动,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努力使学院成为省级文明单位。
(2)校园文化。树立“创业创新、知识报国”的学院精神,并按照这一精神,相应地形成校训、校歌、校旗、校徽。提升校园空间的文化品位。广泛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创新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技文化活动,继续多方面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展示青春风采的舞台。通过努力,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
基本建设

在规划期内,建设学生宿舍三幢,教学楼一幢和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实训大楼、大学生创业中心大楼等,使新校区总建筑面积达到 20 万平方米以上,建成按在校生 8000 人规模建设的现代化新校区。

Copyright ©2010-2020    给力教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