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前身
1906年4月18日(光绪三十二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庆正式创办了第一所正规的师范学校——官立川东师范学堂。
1914年(民国三年),川东36县联合设立的川东师范学堂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
1916年(民国五年),由于上年寒假学校被军队占驻。当年春学校被迫租住观音梁船帮公所及附近民房,于同年秋迁回原址。
1917年(民国六年)秋,学校全部被军队所占,不得已迁往巴县文庙(黉学街,现渝中区解放东路洪学巷)。
1920年(民国九年),驻军从学校撤走,学校再次迁回原址。
1928年(民国十七年),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濒临倒闭之绝境。21军军长刘湘因川东师范学校经费困难,师生情况又很复杂,决定将其停办,遂指派刚接任川东道尹的甘绩镛到校办理结束事宜。但遭到学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校长甘绩镛召开维持会,讨论学校存废问题,会议决议,学校继续办理,并改组维持会为校董会,道尹为会长。同年,提出校训:“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1930年(民国十九年),甘绩镛将已不适用的旧校址出卖,在通远门外石马岗(现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购买7000余方丈土地营建新校舍。在旧校址变卖而新校舍尚未建好之时,学校于1930 年春,暂时租佃曾家岩巴县农中校旧址及龙泉观两处作为临时校舍。最终于1930年末由曾家岩迁入新址。
1931年(民国二十年),川东师范改名为“川东联合县立高等师范学校”、增办二年制高等师范的专案。同年1月奉四川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令,川东联合县立师范学校奉令改名为“川东共立师范学校”。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秋,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在校内开办乡村师范专修科和中心农事实验场。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春,先后租定磁器口地藏寺等民田700余亩,作为新校址及实验农场,接着又收买凤凰山官地800余亩,正式成立实验农场。2月,川东共立师范学校乡村师范专修科迁至磁器口新校址。7月,四川省政府拨款4万元,将乡村师范专修科改为四川乡村建设学院,与川东共立师范学校分开,成为一所独立的高等院校。8月,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正式成立,开始招生本科生,院长与场长均为甘绩镛担任。 [7] [9] [8]
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末-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初,川东共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川东联立师范学校”。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8月,四川省教育厅将四川乡村建设学院改为“四川省立教育学院”,聘1935年调入的高显鉴为院长,共设2系,分别为乡村教育系与农事教育系。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日本侵略者对重庆狂轰滥炸期间,学校迁至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8月,川东联立师范学校改名为“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5月,学校由江津白沙镇东海沱古坟湾迁回石马岗原址。
1947年-1949年,川教院系科设置趋于稳定,共设9系,分别为教育学系、国文学系、英文学系、史地系、数学系、博物系、农艺系、农制系、园艺系。
1950年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师范6系)和1940年创办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合并组建为西南师范学院。二校合并后,女师院大部分教职员工及家属即从黄桷坪原交通大学旧址迁至磁器口原川教院内。后西南文教部考虑到位于磁器口的原川教院较为狭窄,不利于今后发展,遂在沙坪坝重庆大学对面拨地1200 亩,并拨款160 亿元(人民币旧币制) 作为第一期建校经费,修建新的教学楼和宿舍,将新组合的西南师范学院教职工从磁器口搬迁至沙坪坝新校舍。
1952 年,全国的院系调整过程中,并入西南师范学院的先后有:四川大学教育系、教育专修科、中文专修科、史地专修科;重庆大学中文系、外语系;华西大学数学系、生物系、外语系、音乐系;川东教育学院教育行政系、中文系文艺组、生物化学系;以及西南工业专科学校和乐山技艺专科学校部分师生。10月26日。另外根据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将设在北碚的原川东人民政府行政公署和中共川东区党委的驻地作为西南师范学院的新校址,并要求在院系调整中,迁往北碚。故西南师范学院师生及教职工家属又从磁器口、沙坪坝迁至北碚天生桥新校址,即现西南大学北区。所遗沙坪坝原校址及全部房屋家具拨交重庆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后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B区)使用,磁器口原校址拨交西南高等学校教师进修部使用。
1953年8月,西南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再次进行系科班级调整时,四川师范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贵阳师范学院的学校教育系、中文系、史地系、物理系、化学系,昆明师范学院的史地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部分师生和四川医学院的营养保育组并入西师,10月,又有四川大学地学系的部分师生共222人合并到西师。
1970年,根据军委办事组和总理办公室批示, “哈军工”原子工程系与“哈工大”部分专业合并西迁重庆,组建重庆工业大学,进驻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学院则搬至梁平一个中学里办学。
1973年,西南师范学院迁回北碚原址。
1978年,直属教育部领导。
1985年,西南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南师范大学。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0年,重庆市轻工业职工大学并入西南师范大学。
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农科3系)与1946年创办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农学相关系科)以及1910年创办的私立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西南农学院。西南文教部确定位于北碚的私立相辉文法学院所在地(北碚夏坝,复旦大学内迁重庆旧址)为西农校址。
1952年,全国的院系调整过程中,先后又有四川大学园艺系、蚕桑系、农业经济系、植物病虫害系、农业化学系;云南大学园艺系、蚕桑系;贵州大学农业化学系、农业经济系、植物病虫害系;重庆大学相关农业系科、川北大学农业经济系、乐山技艺专科学校蚕丝科、西昌技艺专科学校园艺科、农艺科、畜牧科合并到学校。 由于夏坝是一片冲积平原,历史上曾多次被嘉陵江的洪水淹没,为了学校长期发展,同年学校成立了校址选择小组,新址最初选在了沙坪坝,今天的南开中学后面,重庆师范大学以及原来的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现重庆大学C区)和覃家岗镇一带。校址选好后即委托重庆大学建筑系为新址做测量规划,但由于农学院需大量试验田,而沙坪坝当时已经主要规划为城市建设,规划方案随即落空。最终确定位于北碚天生桥的原美国农复会华西实验区北碚农事试验场为新校址。
1954年,西南农学院新校址于暑期完工,西农由北碚夏坝迁入北碚天生桥新校址办学,即现西南大学南区。
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该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直属农业部领导。
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西南农学院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
2001年,西南农业大学、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
合并组建
2005年,西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农业大学合并组建为今之西南大学,并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14年,入选全国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2017年9月,入围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9年5月,西南大学与陆军军医大学签署军民融合医学发展合作协议。
证书编号规律:
毕(结)业証书编号即为注册号,使用阿拉伯数字,统 一规范为18位。
(一)普通、成人高等教育毕(结)业証书注册号由学 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按以下顺序编排:前5位为学校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国标代码;第6位为办学类型代码;第7至10 位为年份;第11至12位为培养层次代码;第13位至17位 为学校对毕(结)业証书编排的序号。2002年学历证书 编号扩充至18位(但当年有部分高校仍使用17位)。
(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及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毕业 证书注册号,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 考试委员会按以下顺序编排:第1位为办学类型代码;第 2位为培养层次代码;第3、4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国标代码;第5、6位为地(市)国标代码;第7、8位为 县(区)国标代码;第9、10位为年度代码;第11位为上 、下半年考试考次代码;第12至16位为准考证序号代码 ;第17位为校验代码。
(三)办学类型代码:普通高等教育1;成人高等教育5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6;网络教 育为7。
(四)培养层次代码:博士研究生01;硕士研究生02; 第二学士学位04;本科05;专科(含高职)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