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教育服务中心移动版

首页 >> 学院资料 >> 江苏学校毕业证样本

南京农业大学老版毕业证样本


南京农业大学1993 拷贝

南京农业大学2008 拷贝

南京农业大学(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南农、南农大或南京农大),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建有植物生产、动物科学类、农业生物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的大学、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现任党委书记陈利根、校长陈发棣。校训为“诚朴勤仁”。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以下简称“粮丰”)重点专项用累累硕果为祖国献礼。


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兴化市人民政府协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示范观摩会在兴化国家粮食产业园举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科技部农村科技司、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南京农业大学、兴化市等相关领导及“粮丰”专家委员会专家出席了会议。


观摩开始,国家“粮丰”重点专项项目课题代表和领导、专家们怀着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为祖国母亲庆生,将《我的祖国》唱响在希望的田野上,以自己的行动和科研成果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本次现场观摩会通过视频展播、展板介绍、实物演示等多种形式展示了南京农业大学牵头、全国多家涉农单位共同承担的“粮食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与精确栽培技术”“江淮东部稻-麦周年省工节本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水稻生产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及其适应性栽培途径”和“长江中下游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等多个项目和课题的协同实施情况,以及优质稻麦品种、病虫草害防控、水田旱整平地、机插施肥一体化、遥感诊断等贯穿整个稻、麦周年生育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


兴化市委副书记葛志晖首先代表兴化市委市政府对以我校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在兴化研发、应用科技成果,并发挥国家粮食产业园作用,大力示范、推动乡村振兴表示感谢。


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十三五”以来主动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区域统筹谋划,积极开展重点专项的研究,为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农业发展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在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农业农村科技处主任谢学军介绍了科技部“十三五”以来围绕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的主要工作。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助理翟勇充分肯定了“一体化协作”项目组织实施模式和成效,他希望各科研单位进一步增强使命意识,服务乡村振兴;坚持突出“三度”,对接产业需求;强化团队协作,推进交流衔接;加强成果凝练,加快转化推广。全面实现专项目标任务,有效对接产业需求,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更大的力量。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二处处长张昭对项目实施提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协同攻关、统筹对接等要求,在认真梳理进展,突出重点、凝练亮点、迎接拐点的基础上,提前谋划“十四五”,并强化显示度、加强宣传度,把粮丰专项打造成重点研发计划的优质专项,树立优质品牌。

 

“粮丰”专委会专家:扬州大学张洪程院士、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和河南师范大学李春喜教授,认真观摩了示范区现场、听取项目技术成果及应用情况介绍,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成果。他们建议加快对标志性、引领性成果的凝练和提升,进一步扩大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新模式、新机制的示范应用,更好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提升“粮丰”专项的显示度、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据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自2017年起,南京农业大学每年组织一次重点专项一体化协同实施成效观摩会,旨在促进项目研发与产业应用对接,进一步取得更多的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此次示范观摩会共展示优质稻新品种30余个,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新装备20余项(套)、智慧农业模式等新模式10个,新产品20余个,示范面积5000余亩。

 

南京农业大学科研院副院长俞建飞、农学院院长朱艳,以及重点专项相关项目课题代表等100余人参加示范观摩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