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教育服务中心移动版

首页 >> 学院资料 >> 天津学校毕业证样本

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证样本


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安威教授团队《Cell Death Differ》阐述肝再生增强因子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机制

 首都医科大学2015 拷贝.jpg

 

 

2020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安威教授团队在《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题为“Inhibition of Drp1 SUMOylation by ALR Protects the Liver from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的论文。该研究发现,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通过调控线粒体分裂关键蛋白——Drp1的类泛素化(SUMO)修饰,降低Drp1向线粒体转位,从而抑制线粒体过度分裂,保护线粒体功能,为临床防治肝脏I/R损伤提供了理论依据。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博士研究生黄婧和谢萍副教授为共同第一作者,安威教授为通讯作者。

I/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常见的病理过程,与肝移植后早期的排斥反应以及肝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经典的I/R损伤机制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微循环障碍和炎症。最新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可能是I/R发生的另一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线粒体异常分裂(fission)可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参与肝脏I/R损伤。Drp1是线粒体分裂的核心蛋白,磷酸化修饰和SUMO化修饰决定了其由胞浆向线粒体转位并促进线粒体分裂的重要作用,但在I/R过程中这两种修饰如何被精密调控尚不清楚。

安威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肝脏损伤与修复研究,尤其关注ALR(亦称肝刺激因子Hepatic stimulator substance, HSS)抑制肝脏损伤的分子机制。课题组发现,在肝脏I/R过程中,Drp1的S616位磷酸化修饰和SUMO化修饰之间存在此消彼长,互为补偿的关系,交互性地(reciprocally)促使Drp1向线粒体的转移;利用Alr基因敲除小鼠模型,课题组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在I/R过程中,ALR除了阻止Drp1的S616位磷酸化修饰外,ALR还能抑制Drp1的SUMO化修饰,减少Drp1向线粒体的转位,维持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显示,ALR可与转录因子YY1结合,阻碍YY1的核转位,降低靶基因UBA2(编码SUMO激活酶-E1)的转录,进而抑制Drp1的SUMO化修饰。

上述结果是该课题组2017年底首次报道ALR通过CDK1抑制Drp1磷酸化、减轻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及I/R进程(见Hepatology, 2017)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线粒体动态紊乱与I/R发生的关系,以及ALR作为肝脏特异性的保护因子,在维持线粒体稳态及对抗肝脏I/R损伤中的关键作用,为该类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可能新途径。

第七届“树兰医学奖”颁奖盛典在山东济南举行。我校韩德民院士荣获“树兰医学奖”,王伊龙教授荣获“树兰医学青年奖”。

韩德民院士,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中国华夏医学科技奖理事会理事长、世界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事会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院长、国家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世界卫生组织(WHO)防聋合作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原院长、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原所长。2012年67届联合国大会作为首位医生获 “南-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奖”;先后三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发表署名文章65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 15 项,出版专著、教材等33部。

王伊龙教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科技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科技部重大颠覆性技术项目专员。兼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执行理事长和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十三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11项课题,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脑血管病基于药物基因的精准二级预防的技术跨越,作为卒中首个改写指南的精准治疗成果发表于《JAMA》《BMJ》杂志,研究成果被当年《Nature Reviews Neurology》评为脑血管病领域五大进展之一。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126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