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证样本
时间:2020-02-25 在线QQ: 微信电话:【13347387089】 点击:次
武汉连线 | 发挥海派中医特色,打响雷神山战“疫”
短短几日,我校系统四家附属医院派出的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已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在接管的感染三科五病区、七病区,为诊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提供具有海派特色的中医药治疗。让我们通过前线的白衣战士们写下的日记,和从媒体的有关报道中,一同来探知武汉抗疫战的进展和医疗队队员们的近况。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副领队、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李斌介绍, 2月19日下午,七病区正式开科,迎来首批48名患者,这也是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收治的第一批病人。在附属龙华医院和市中医医院接管的感染三科五病区,在第一批收治的病人中,年龄最小的25岁,年纪最大的92岁,也是目前收治在雷神山医院中最高龄的患者。
“整个医疗队初期包干的床位,当天我们就全收满了,重症患者占1/4,压力还是不小的,绝不能掉以轻心。”队员们尽管都来自上海,但其实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同一家医院的同事也未必认识,到了这里要尽快开展工作,“临时党支部”成为他们推进很多工作、克服很多困难的重要支点。在领队刘华的带领下,几个支部委员每天开“碰头会”,在思想上、行动上达成共识:党员必须冲在前,吃苦在前。“党支部成了我们凝聚共识、交流思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李斌说,他很感动,身边的同事们也都克服了很多困难,战斗力满满。
李斌介绍,目前中医药治疗覆盖率已超过100%。他说:“(针对)病人气喘、咳嗽,我们用一些针刺、针灸的方法,还有一些外敷的方法;同时还通过耳穴、敷贴,让患者睡眠好一点。我们还运用一些功法,起到一个调气的作用,调节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与病魔的鏖战即将开始,一切还有很多未知,但李斌信心满满,“我坚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疫情,让我们一起努力!”
龙华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郭全,是此次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的一员。郭全的母亲如今已有83岁高龄,此次被聘为儿科医院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小组顾问,再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第一线。郭全的母亲曾参加中国援非医疗队,一去就是两年多;2003年非典时期,作为上海市抗非典专家组成员,奋战在第一线,并获得“上海市抗击非典模范工作者”称号。此次抗疫,郭全远赴武汉,母亲坚守上海,母子二人共同战“疫”。最令郭全牵挂的是家中的妻儿,郭全的岳父不久前瘫痪在床需要照顾,年幼的孩子还在幼儿园,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了妻子的身上。妻子在担心丈夫安危的同时,也坚定地在家书中写道,疫情就是命令,守土有责,虽不能见面,为盼安好,等待凯旋归来。
龙华医院护理部主任陆巍,此次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护士长,在2月19日病区开放收治病人首日,她以身作则,始终在最忙碌的地方,坚守了整整24个小时。陆巍照顾着所有人,从吃饭到休息,从培训到上班,无微不至。她总是最后一个用餐,总是放心不下身边的妹妹们,反复检查大家的防护服有没有穿好,装备是否到位。她鼓励护士姐妹们不论遇到什么情况,不要害怕,她都会在!
龙华医院援鄂护士朱晶莹说:“我们是一群给力的医生和护士,废寝忘食,我们流下的汗、流过的泪,都是为了尽早地让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我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就能看到自己护理的病人能平安出院。热干面加油!”
龙华医院援鄂护士陈培培挑战了连续6个小时不吃不喝的中班,为了保持身体状态,她在上班前强制自己休息,临近上岗便不再饮水。许多人和事都让她深受感动,有位年纪较大的患者在陈培培和队友们给她喂食喂水喂药时,一个劲地对队员们点头,给予肯定。凌晨3点,当护士们超过了原定返回住处的时间,班车的司机师傅还在原地等候。陈培培在日记中写道,“多么美好的城市,虽然‘感冒’了,但终会好起来!”
正在武汉雷神山医院紧张工作的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曙光医院急诊科护士马文彬收到了一封家书,是他还坚守在上海的同医院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岗位上的妻子蔡燕青写给他的。马文彬的援鄂申请是偷偷交的,直到将要出发的当天,蔡燕青才从别人口中得知丈夫将驰援武汉。
他是儿子、是丈夫,也是父亲,但即便如此,作为一名护士,他毅然决然主动请缨出征武汉。“我一定要去武汉,我知道,家人一定都会理解我。”马文彬如是说,这是为了他的理想、他的信念,和更多像他一样,热爱生活的人们。夫妻两人有着同为医护人员的默契,蔡燕青也说,“他是去实现他的抱负,我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尽管去外面奉献自己,家里爸妈和孩子,我会守住!”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医院里,他们在一线共同战“疫”,三口小家的合影是拼接起来的。
妻子蔡燕青在家书中写道:“你是勇敢的战士,一往无前,就像你满满摆在书柜上那些金庸书籍中的大侠一样,舍小家为大家,胸怀天下。我舍不得叫你牵挂。纸短情长,望君注意保暖,努力加餐饭。”
医疗队队员、曙光医院护士张成亮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位普通的男护士,一位有着12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在这国家危难之际,随“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武汉,拉开抗击“新冠病毒”大幕。” 在回驻地的路上,他打起了喷嚏,担心自己会伤风,服用了携带的医院院内制剂“荆银合剂”,药力借着热水的温度,身体开始微微出汗,一觉醒来后又神清气爽了。他有些后怕,怕自己生病倒下,怕完不成护理任务。
几天的工作下来,和患者也都熟悉了,大家开始攀谈起来,一位70多岁的老妈妈,一家八口人,有五口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分别被安排在五个不同的医院进行治疗。张成亮感到不知道该怎么安慰老妈妈,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就跟老妈妈说:“我们一起努力,早日康复,回家与亲人团聚”。一位68岁的退伍军人,在来院途中,把自己的老花镜丢掉了,看不太清楚东西,活动不便。得知医疗队已经与社区联系,正在协调送物品时,他退后一步,立正,向我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病人的感谢让张成亮暗下决心,拼尽所能、用尽所学来帮助他们早日康复。
“樊大侠”是医疗队副领队李斌在樊民的防护服上亲手写下的名字,在场的医护人员纷纷称好,抗击病毒,信心满满。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樊民也是此次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之一,并作为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主任。抵达武汉后,樊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记录下了医疗队医护人员们在雷神山医院的抗疫动态。
救护车一辆一辆地开来,队员们主动接过病人的行李、病例资料等,忙而有序地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筛查,测体温、测氧饱和度,判断病情轻重程度,引领或搀扶着病人送到相应的区域抓紧入住。很快,七病区的48张床位全部收满。病人们进入病房后,护士给病人连上监护仪,询问资料、一般情况;医生询问病史、查体、进行心电图检查。
龚亚斌副主任和吴祎副主任医师一直在病房里忙前忙后,肾病内科张熙副主任医师一直在飞速地处理医嘱。张艳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也非常给力,年轻的姑娘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即便累到坐在凳子上一时站不起来,也毫无怨言。
当病人们得知是来自上海的医疗队,都说“你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他们普遍对我们上海医疗队的工作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肯定。
医生王振伟和吴祎坚持留下完成收尾工作。从下午4点进入污染区,到9点出来,已经五个小时了。回到驻地,已是深夜11点多。而还留在病区的几位医生和护士们,他们可能要凌晨才能回到酒店。
邓玉海和姜恺两个医生主动报名,值病区开科第一个大小夜班,所以白天没有被安排参加收治病人的工作。但在大部队出发的时候,他们仍想“蒙混过关”偷偷出发,被樊民一眼发现,严词拒绝了他们,必须保证充足的休息才能保证充分的战斗力。
2月20日,医疗队副领队、医院副院长李斌身先士卒,带领几个早班的医生查房,查看了每一个病人病情,并向患者介绍常规的治疗方案,同时也向大家详细解释了结合海派中医特点的中医治疗方案,他那鼓舞人心的话语,迅速提升了病人对我们海派中医的认可度和支持度。
除了药物治疗,医疗队“人尽其用”,龚亚斌和侍鑫杰会针对病人的病情和症状开展针灸治疗,王振伟向病情较轻的患者教授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六字诀”,希望提升病人的肺部功能,促进肺部功能的尽快康复。
病区内有一位救护车担架直接送来的重症患者,她81岁,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多种基础疾病。19日入院时,氧饱和度不到90%,虽然持续鼻导管吸氧,但氧饱和度仍在下降。王振伟勇挑重担,迅速查明病情后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很快,病人的症状逐渐好转,氧饱和度也恢复至正常。经过一晚上的治疗和护理,早上查房的时候,她在无吸氧的情况下,氧饱和度保持在95%以上,病情趋于稳定,大家心里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医疗队给所有的病人都开出了中医治疗处方,所有的病人都喝上了我们海派中医特色的中药。
樊民说,希望这个疫情就像武汉之间的天气一样,逐渐晴朗起来。希望武汉真正的春天能够早日到来。
2月22日,国家中医医疗队市中医医院队员朱颖在雷神山医院度过了一个忙碌而特殊的生日。自抵达武汉后,几乎每天都工作12小时以上,朱颖还第一次坐上了“敞篷车”卡车,第一次搬起沉重的衣柜,第一次连上24小时班不睡觉……她说,在漆黑的夜里,想女儿又不敢视频,怕会忍不住哭,出门在外最大的牵挂也许就是孩子了,希望大家一切都好。
雷神山医院的隔离病房是负压病房,相较于普通医院在救治传染性疾病病人上优势明显。队员们克服了全新系统操作和同龙华医院在人员配合上的生疏,第一班结束时,出仓的队员们衣服都湿透了,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只有简单的调侃和互相的鼓励。等到十点第一班陆续离开病房,朱颖才发现自己和队友们居然已经“绝食”快八个小时了。有些病人病情出现反复,医疗队内外围的对讲机响个不停,队员们密切关注患者情况。
在22日零点,朱颖许上了生日愿望:“疫情早日结束,祝广大医护人员早日回家,愿大家都能回归和谐的生活,加油加油加油!”
病区开放后,查房工作也正式开始。由于病区一下收治了40余位患者,任务艰巨,许多为排班的队员也纷纷帮忙。市中医医院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医生李海涛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和冯其茂主任、折哲医生忙碌的首次查房工作。
因为任务重,冯其茂、李海涛、折哲三位医生都穿上防护服一起进病房。由于内外温差的缘故,护目镜和眼镜上都蒙上了雾气,视线受到很大影响,冯其茂和李海涛两位医生只能搭着不戴眼镜的折哲医生的肩,让折哲来领路。三人分别负责问病史、看CT片做记录、开关房门记录影像资料,同时鼓励患者要有信心。查房时,医生和患者都戴着很厚的口罩,很多患者交流时只用武汉当地方言,队员们大声反复询问,最后嗓子干得就像在冒着火。出病房污染区时洗手脱衣也是个很费时间的事,消毒一点也不能马虎,不然就会给战友们的健康安全带来极大风险,李海涛说道,“医疗工作离不开团队的相互配合,感谢战友们!”
- 上一篇:上海海洋大学毕业证样本
- 下一篇: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证样本